对你获取的信息,保持善意的怀疑和独立思考是明智的。
一位正在修行的女士,向我倾诉她的困惑,她常常听见一个声音,这声音指引她向善,引导她远离感官享受和物质世界,走向一个更高意识层级、为他人服务的精神世界。这个声音要求她臣服,不要质疑。然而,她现在却心生怀疑,质疑这个声音是不是值得信赖,因而变得很焦虑。
她想知道,这个声音究竟来自她的内在智慧,或是神圣的引导?还是只是她头脑中小我制造的声音?
她说现在她会规律地做静心冥想,在地板上打坐,冥想神的一体性等概念,因为她正在学习古印度吠陀哲学中的「不二一元论」。
但问题在于,若是不了解“欲望”的运作轨迹,静心冥想是无法引导一个人真正开悟的。静心,不能只是依循刻板的步骤或某种权威的指导——它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思维上。而正确的思维,必须从理解「自我」与自我的欲望开始。
我们每个人,都拥有一种共通的“以自我为中心”的心态。我们眼中的世界,其实是内在自我的投射。如果想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问题,首先必须先回到认识你自己。这不是一种自我封闭式的理解,而是必须透过一种中立的、温和的自我觉察来达成。当我们开始练习这样的觉察时,才是静心的真正通道。
即使是那些认为自己已经开悟,已经发现了真理,理解了神的人,但只要他们对自己内在潜藏的执念、欲望、恐惧仍然无知无觉,就不可能认识真理,不可能是真正的开悟。
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,源自于你所有的欲求与期望,促使你透过外在感官刺激,透过对世俗事物与不朽生命的渴求,来获得自我的满足。一旦我们真正认识了自我,我们也就能洞悉内在声音的真实来源。
最后这位女士意识到,她的问题是自己赋予了它意义:
她藉着自己的渴求,给予这个声音一份重要性,而那可能只是她的直觉性认知,并非来自所谓的神。